遲存忠:轉業軍人的國稅新坐標
紅網記者 劉娜 長沙報道
今年51歲的他,人生經歷平凡而簡單。第一個17年,他還只是一個精力旺盛的毛頭小子,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里;第二個17年,他在軍隊里摸爬滾打,鍛煉出了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;而第三個17年,他扎根于稅務系統,以軍人的本色在新的崗位上默默耕耘。他就是現任長沙市芙蓉區國稅局稅源管理二科的副科長遲存忠,同事們親切地稱他為“老遲”。
從橄欖綠到稅務藍
初見老遲,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,標準的國字臉型,硬朗的身板,略帶口音的普通話,再加上聊幾句就爆發出的爽朗笑聲,老遲給人的印象坦率而真誠。17歲那年入伍,從新兵蛋子干到指導員,參加過抗洪救災,立過的軍功數不過來。17年的軍旅生涯,也磨練出這名粗獷的山東漢子不怕苦、不怕累的性格。1997年從軍隊轉業,遲存忠脫下了軍裝,穿上了稅服,開始了一段完全不同于軍營里的生活。
遲存忠工作的第一站是東屯渡稅務所,從事個體稅收工作。當時的東屯渡情況比較復雜,無證經營的小攤販較多。遲存忠說,自己當年騎著摩托車,來到當時位于107國道與遠大路交叉點的橋下,一戶一戶向那些攤販收稅款,給他們宣傳稅務知識。在兩天的時間里,憑著一股干勁,他硬是清查了漏管戶60余戶,征繳了稅款16000余元。
從“門外漢”到行家里手
因為工作需要,遲存忠的崗位也發生了調動,2004年他從工作了4年的辦公室工作,調到了稅源管理科室。新的工作崗位,又是新的一輪挑戰。遲存忠說因為業務不通,自己心里很焦急,危機感很強。他知道自己的會計基礎和稅收管理基礎較差,面對新工作就是一個“門外漢”,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進行了專業學習,彌補自己工作上的短板。
遲存忠白天工作,晚上和節假日自費參加省委黨校的會計班學習。跟他一起學習的多是二十出頭的小妹子,他并沒有感覺不好意思,只是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學習好會計知識。整整六個月,他一邊進行會計基礎的專業學習,一邊還自覺學習稅收基礎業務。加夜班對當時的他來說是家常便飯,他也很享受這份工作帶給他的樂趣。從政策理論到業務流程,不懂的問題就請教領導和同事,不熟的政策就查詢相關法律法規,不會的業務就跟同事多學習多跑幾趟,遲存忠靠著勤奮踏實的學習態度,很快就成為了業務崗位上的能手。
遲存忠說,從軍人到稅干的轉變并不困難,軍隊里講不打無準備之仗,其實做稅務工作也是這樣,只有自己努力鉆研、用心準備了,面對挑戰才不會懼怕。他說作為一名國稅人拿著這份工資就要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納稅人,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